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不许人间见白头_28(1 / 2)





  百里霂笑了笑:“早就听说太子殿下颇有先皇遗风。”

  皇帝懒懒地摆了摆手:“他不过是个小孩子,哪来的什么遗风,听那帮溜须拍马的乱吹。”

  正说着,殿内的一名文官就迎了出来,屈身跪拜:“微臣参见圣上。”

  皇帝笑道:“平身吧,”他转向百里霂,“这是太子中舍人梁知秋,前年吴相推举给朕,见地还算不错。”

  这个梁知秋约莫三十多岁,下颌上有些薄须,他对百里霂欠了欠身:“久闻将军大名。”

  百里霂淡淡点头,也没有与他多客气,跟着皇帝继续向内殿走去。

  东殿是太子读书的地方,穿过屏障就能看见遮住一面墙的书架,堆得满满当当的书卷,盛夏的宫中也没有一个打扇的宫人,只有搁在书桌上的一把宫扇,扇面上溅了几滴墨。

  皇帝皱眉看着空荡荡的殿内,正要说话,忽而听到偏殿中传来说话声,有个青年的声音道:“微臣才说这节以仁治国,太子为何出言反驳,竟说仁心与蠹蠡无异?”

  “老师说仁为上德,为君者当节用爱民,敬事有信……”这个声音略带了些少年变音的低哑,语调缓慢,很有些沉稳。

  “只是学生以为,治国者,若只是心存仁念,有为恶者不忍法以刑,有贪赃枉法者不忍责其害,与刀兵伤民何异?”

  青年没有说话,像是在静待少年说完。

  “学生前些时候读史书,见前朝孝仁帝感念民间疾苦,削减兵役赋税,使得国中富庶祥和。可是一朝北凉铁蹄南下,竟无兵马抵御,致使西北三州十六郡沦陷,险些亡国。”少年的声音微微有些发抖,“这样的仁心,难道不是蠹虫么?”

  皇帝听到这里,轻咳了一声,掀起帘幕:“玚儿,不过多读了几本书,怎敢就这样同太傅说话。”

  殿内的两人忙向他见礼,百里霂也紧跟着踏进了偏殿,靠近殿门垂首站着的年轻文官恭敬地答道:“陛下切莫怪责,太子殿下生性聪颖,心思活络,这等年纪便有自己的主张实属难得。”

  皇帝笑了笑,向少年招手道:“过来,朕为你引见百里将军。”

  年少的太子尚未及冠,头顶用一根紫金发带束着发,眉宇间十分秀美清丽,跟昭元帝并不太相像,而是极似他亡故的母亲萧贵妃。

  百里霂略一怔,微微欠身:“末将参见太子殿下。”

  “百里将军不必多礼,”少年仰着头毫无顾忌地打量了他一番,微微一笑,“久闻百里将军驻守边关,是我朝中栋梁。”

  “方才听太子所言,虽然与历代先皇祖训相悖,却与末将素来的主张十分契合,”百里霂向皇帝笑了笑,“倘若将来太子殿下继位,恐怕是我朝难得的一位尚武的君主。”

  皇帝一向随意,并未觉得此言僭越,只是笑道:“果然如此,那朕不知是幸还是祸了。”

  出了东宫,皇帝屏去了一众随侍,独自和百里霂穿过花廊来到一条小径上。

  “甯旭,你可知道朕今日为何引你去东宫见景玚?”

  百里霂本来正看着他的背影失神,听了这句话低声道:“皇上是为了确立王储么?”

  “唔,”皇帝顿住脚步,回过身来,“你觉得景玚如何?”

  “若是要臣说实话,”百里霂笑得有些狡黠,“太子殿下可比当初的皇上靠谱多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