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85节(1 / 2)





  放大卫星啊!

  于是季小冬憋了个大招。

  在一次超超超级高端会议上,把中规中矩的稿子一扔,跟大家说:“水稻、小麦亩产千斤不是梦!”

  吓得她导师会后赶紧给她打电话:“你可别再犯错误,搞狗肉汤浇地那一套!”

  季小冬:……

  老师,我可以理解为您老人家这是关心则乱么,难道我看起来有那么不靠谱?

  跟季小冬导师一个想法的人不再少数。

  毕竟他们这代人都是经历过“人有多大胆,地有多大产”的年代的。

  年轻人张口就来!

  想恢复当年那一套!

  投机取巧!投机分子!

  一时间把季小冬推到了风口浪尖上,有些专家甚至通过各种渠道给中y写信,要“坚决清除学术界的投机分子”,要刹住这种好大喜功的造假风气!

  季小冬导师为了季小冬这个不省心的学生,头发又愁白了好几根,挨个跟人打电话解释,年轻人好胜,给她个机会!

  拿着季小冬的论文集到处推销卖安利,让人看一眼:“看看,看看这些成果,年轻人口出狂言也是可以理解的。”

  “教育教育就好了。”

  “还是能教育回来的。”

  季小冬心疼老头儿的脸面,特意登门给导师宽心,被导师摁住讲了半天的道理。

  “真没事儿。”季小冬给导师说:“我这是科学判断。”

  老头儿死活不信:“狗肉汤浇地当年也是科学判断,上过报纸推广的。”

  “我……”季小冬哑口无言,我年龄小,真不知道这一出。

  “但是,我这个真是科学的!”

  季小冬把自己的方案往前推了推:“您看看,真不是狗肉汤浇地。”

  季小冬从小到大搞过多少事儿啊。

  这会儿导师带着眼睛看她的方案,季小冬心里默默反思,是不是我读大学的时候太低调,所以老头儿才不习惯我例行搞事情。

  她导师在看方案的时候,帝都某个大领导也在看她的方案。

  季小冬,毕竟也不是个小喽啰了,作为知名科学家,意见也是很重要的。

  再说,季小冬说亩产千斤之前,也已经通过某些渠道,把她的方案地上去了。

  “只是亩产千斤。”季小冬真诚的看着她导师:“比亩产万斤差了不止一个档次,我已经很低调了。”

  于此同时,那位大领导也在思考,季小冬给的方案究竟可不可行。

  所以季小冬还没从导师家出来,就接到电话,让她在门口等着,有人要见她。

  季小冬导师狠狠瞪她一眼,他看完季小冬的方案,稍稍放了点心。操作和推导,看起来倒是比较靠谱。可事情就是这样,有时候完美的过程并不一定能得到完美的结果。

  季小冬没法跟她导师说已经证明过了,真的有用,只好跟她导师说:“您看,我只说能达到亩产千斤,又没说什么时候达到。一年达到和三五年达到,区别不老大不小么!”

  此言一出,气得她导师卷起方案来就要抽她。

  这是什么不孝的弟子!

  “你去见了大领导也这么说吗?!季小冬你简直越来越不让人省心。”

  “不会。我这就跟您一说。”

  季小冬正跟她导师……呃,勉强算得上是宽心吧。

  一辆黑色的轿车停在导师住的小楼前。

  “季小冬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!说不好都是政治影响!”她导师一直念叨到季小冬出门:“你想想你是怎么去现在的学校的。政治敏感的时候,一通电话都有这么大威力,你不要自己给自己挖坑。”

  “您放心吧。”

  季小冬坐在车上,又闭上眼睛过了一遍她的方案。

  她又不是傻大胆。

  这行为落在司机小哥眼里,成了——车上还能睡着,真心大!

  季小冬的思路很简单,在前世也都已经推广过,并且有了成果。

  优势品种划定优势区。

  华夏地大物博,各地的气候水文都不一样。同样是水稻,你把适合湖广的品种拿到东北去种,就表现不出好的效果。

  所以每个地方要有适合各自气候的品种。

  把表现好的品种,在这个地区全面推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