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1节(1 / 2)





  他在那里磨啊磨,被磨成粉的中药材的气味渐渐飘散在空气中。

  什么味道这是?

  众人找找源头,发现源头在推磨的季海明那里。

  等季海明全部磨完,晒粮场上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季海明为圆心,周围一圈围观好奇的乡亲们的大圆圈。

  “他二叔,你这磨的啥?”张大娘问季海明:“我咋闻着有药味?”

  季海明说:“就是中药。”

  “中药不都是熬的吗?你磨它干啥?”

  季海明如今也学精了。自从季小冬给村部里捐了十本书之后,他算是看出来自己这闺女“不守财”。他可不想把自己家辛辛苦苦求来方子再分给大家。

  结果季海明越是如此作态,越是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。

  季海明分开人群,抱宝贝一样抱着自己磨好的药粉匆匆离开。人群里有反应快的,立马跟季家在村部里“捐”的那些书联系起来。

  再结合季家这一两年来“飞黄腾达”的发家事迹,有心人开始琢磨,季家真的撞了什么大运,攀附上什么大人物不成。

  “你们发现没,咱村部那些书,编书的人也姓季。”

  “真的吗?”

  “那这些药,说不定……”

  牌坊村里传开季家有“包生儿子”的神药,连季德茂都听了信,亲自到季海明家一问真实。

  季德茂来的时候,季海明和王荣花不在,季小冬正把磨好的药粉装到王荣花缝制好的香包里。

  听了季德茂的问话,季小冬道:“村里传的太玄乎了,怎么可能。”

  “如果包生儿子,我咋还没弟弟?”

  季德茂一想,也是,哪能有“神药”自己不用的。

  季小冬跟季德茂说:“你看村里都传承啥了,爷爷你可得出去正本清源。”

  “放心,包在我身上。”

  自认为比别人更加掌握了“核心机密”的季德茂,终于感觉到自己在村里又有了用武之地。

  季德茂走后,季小冬叹了口气。

  她并不想“造神”,也不热衷“造神”。所谓的造神,不过是把人放在火上烤罢了。但有时候,造神运动,并不是被强行架上神坛的人说了能算的。大家总是相信他所相信的,无数人的意志汇成洪流。

  现在季家在村里已经被笼罩上某种神秘光环。

  季小冬尽力把自家的“人设”,从神棍的道路上,往“企业家”方向拉。

  所以原本打算在村里分发的香包,被她留在家中。

  原本打算让王荣花这个妇女主任号召全村妇女一起缝制香包的事情,也暂缓行动,被她往后搁置。

  不能做成“包生儿子”、“泰山神药”之类的神秘物件,还是要打造文化产业,打造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。

  香包在宁泽市不是什么稀奇物件,五月端午之前,很多家里的老人都会给小孩子缝一个装着艾草的香包,牡丹园周围,也有人把牡丹花瓣装进去,做牡丹香包。

  就连王荣花日常,她插缝衣针的“针棒”,都是里面填了东西的一种“香包”形态。

  缝制香包,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手法。农村针线好的妇人,不用一晌午就能学会。

  季小冬一直想在牌坊村打造一个香包的品牌。但跟冬天草莓的特殊性不一样,这些香包太普通太常见了,人人都会人人见过,反而大家不觉得稀奇,很难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,让人一提到香包就想到牌坊村。

  如今“自下而上”这条路,由于看起来太容易跑偏被季小冬掐死了。

  那么……

  季小冬现在心里有两个可以执行的方案。

  她拿了一本《福寿绵长》,拿了一个香包,让王荣花做了个精致的盒子。

  找了块黄绸布铺到盒子里,把《福寿绵长》和香包装进去,又找了块红绸布,在外面系上一个结。

  拾掇完之后,季小冬满意的点点头。

  看起来像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礼品了。

  带着这件“礼物”,季小冬让季海明开着三轮车把她送到乡镇府。

  她这次去乡政府,不但是为了看看香包能不能打开销路,还想问问颜长民自己家申请的项目拨款的情况。

  马上开学在即,高中学业比初中要繁忙,能在暑假搞定的,争取在暑假敲定,免得到时候还要请假回来。

  再说,刚刚上高中,她还想装,不对,当个好学生呢。

  季海明的三轮车停在乡镇府大门外,季小冬一看,呵,好家伙,比自己上次来,大变样了!

  原来两扇笨重的大铁门,竟然换成了电动伸缩门,在八十年代充满了高科技感。

  “啧啧,有钱,真有钱。”

  季小冬跟季海明说:“我觉得,咱的钱估计正在银行抱小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