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暴君的炮灰男后[穿书]_97





  内阁在催钦天监,司礼监也在催,急着等拨款的工部,都快等成望夫石了。

  这天下朝后,钦天监监正秦照轩越过内阁,直接求见皇帝,说自己日夜观测天象,发现大凶异象,需传天命于天子——

  西北方向不宜大肆破土动工,否则恐先有“天石降罪”,上天警示,若执意妄为,或将引发民变。

  皇帝开开心心等动工,结果等来这泼冷水。

  但他还算沉住气,没直接撸袖子跟大臣干架,反而一派淡定的把钦天监其他几个监副叫过来,寻问是否确有其事。

  几个监副哪里敢泼皇帝冷水?但也不方便当场背叛上司,都唯唯诺诺地表示俢道吉日一直是秦大人亲自负责,他们都不清楚具体情况。

  一般官员这么违逆圣意,那是要摊上大事当场发落的。

  但钦天监官员属于“半神职官员”,有很多特权,真犯了王法还有一套标准的从轻判处条例,就是怕皇帝不顾上天警示,滥用皇权。

  所以皇帝不方便当场翻脸,把内阁主张俢蜀道的次辅董中瑞叫过来,让他来跟钦天监掐架。

  董中瑞一听说钦天监的官员上疏劝阻俢蜀道,顿时怒发冲冠,一路飞奔赶到养心殿,劈头盖脸就骂秦照轩失职!

  “皇上只让你挑选吉日,何时问你该不该动工?你这手都伸到咱们内阁里来了,干脆工部尚书的职也让你兼了,修什么建什么,一切听你安排!”

  董中瑞是个急性子,但他说话办事都是诚心为皇帝着想,所以皇帝从来不让他收敛性子。

  客观来讲他也并不是个奸臣,俢蜀道一开始就是他的想法,既是为了威慑藩王,也是为了方便蜀地与外界通商。

  这件事办成了既能巩固皇权,又能造福百姓,一切都是为新政策做准备,自然容不得天象官阻挠。

  秦照轩也不着急,看都不看董中瑞一眼,还是面朝皇帝回话:“臣就是在挑选吉日时,观测星象,无意中测算出这场动工有违天意,就是因为挑不出动工吉日,才来禀报陛下。”

  “俢蜀道乃利国利民的大事,何来有违天意之说?我看你是受奸人指使,想从中作梗!”董中瑞毫不客气地泼脏水,想要拔出这颗眼中钉:“你这猪油蒙了心的东西,是不是私下拿了旁人什么好处!”

  秦照轩淡淡一笑: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,下官一条小命不足为惜,董大人要便拿去,但我食君之禄忠君之事,不会为了保命而知情不报,蒙蔽圣聪。再说这俢蜀道一事,朝中并无反对之人,谁会给我好处,让我故意阻挠?若大人不信,只需等上些时日,蜀地必有天石降罪之兆,应验下官的卜算结果。”

  “什么天石降罪,危言耸听,我看你未必是受朝中人指使,而是——”董中瑞目露杀气,话语间已经在暗示秦照轩勾结蜀地藩王。

  皇帝一听就明白,但他并不发怒,反而和颜悦色地站起身,踱步走到秦照轩跟前,笑道:“爱卿连日观测天象,着实辛苦,即日起回去调养半月,监正之职,暂由乔松代任。”

  说完,皇帝转头看向钦天监监副乔松,冷脸下令道:“你两日内确定是否如秦监正所言,及时给朕汇报观测结果。”

  皇帝态度如此明确,乔松自然会否定秦照轩的观测结果。

  秦照轩居心叵测的欺君之罪一旦坐实,不死也免不了一顿廷杖。

  大皇子原以为父皇就算不开心,也至少会等着瞧瞧所谓的“天石降罪”是否会应验,没想到直接就下手整治秦大人。

  这种时候不能站出来保人,大皇子私下安排人手去民间散步“天石降罪”的谣言,至于父皇会不会有所收敛,就只能听天由命了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

  傻遥遥竖起食指:戳戳戳戳……

  一定能戳通任督二脉的吧?

  片刻后,七崽成功被戳得吐奶。

  第36章

  天石降罪的谣言传回庙堂,至少需要半个月,再快就不可信了,可皇帝两天内就要乔松给出观测占卜结果。

  如果秦大人的结论被推翻,圣怒会导致怎样的后果,谁都无法预测。

  朝中不少官员都知道秦大人是大皇子党,大皇子如果出面求情,那就脱不开干系了。

  一众大皇子党包括首辅在内,两天内通过各种秘密渠道递信,请求大皇子不要出面干涉。

  官员们并不清楚秦大人是受大皇子指使,也想不出大皇子忽然反对修蜀道的理由,但如果大皇子出面求情,皇帝的疑心肯定会蔓延到大皇子头上。

  秦照轩本人也并不希望大皇子出面保自己。

  大皇子跟他讲不修蜀道的理由时,他压根不能认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