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暴君的炮灰男后[穿书]_6





  古代医术不发达,六十多岁摔断骨头,要数月的恢复时间,只能在床上躺着。

  年纪大了,缺乏适量的运动,什么病都可能找上身。

  如果以上推断都成立,那么,薛遥如果现在阻止老太太去寺庙,就等于救人一命,应该能得不少洗白点。

  可是他要怎么阻止老太太去庙里烧香?

  因为老爷子最近经常犯头痛病,请郎中来也查不出毛病,老太太这才要去给庙里捐香火钱。

  这种事,薛遥要是加以阻拦,那就是大不孝,以后在薛家还有得混吗?

  更何况薛家三老爷在家本就最没地位,嫡出儿子薛琼尚且得不到重视,他一个庶子,人微言轻,根本没有发言权。

  老太太上了车,王氏也已经跟进去,小厮正准备收脚蹬,薛遥突然硬着头皮,冲上前喊到:“老太太!我也想去庙里拜菩萨!”

  孩童清脆的嗓音唤起了所有人的注意,在场二十多双眼睛,齐齐看向三房家的二公子薛遥。

  车厢的幔子被掀起来,老太太问王氏:“哪家的孩子?”

  “是遥哥儿。”王氏答。

  老太太朝外喊道:“庙里没什么好玩的,你去了也待不住。”

  “我不要玩,我要拜菩萨!”薛遥快步跑到马车后,伸着脖子,睁大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看向老太太:“我想陪老太太一起拜菩萨,那样姥爷就不头疼啦!”

  老人是爱听孩童无意间的吉利话的,老太太一听就喜笑颜开,招手道:“抱他上来,难得孩子有这份心意。”

  一旁的仆妇立即将薛遥抱上了马车,他就这么顺利地跟老太太去庙里了。

  薛遥的亲爹惊呆了,没想到平日愚钝的小儿子突然放了个大招,毫不做作地拍了个这么响的马屁!

  回去后,薛老爷再三感慨,称赞遥哥儿是个会来事的,前途不可估量。

  陈夫人听了也不敢反驳,只温和地笑笑,毕竟她不能当着老爷的面容不下庶子出风头,心里只恨那周姨娘果然会调教儿子。

  *

  薛遥跟随老太太来至寺庙,从下了车开始,他就厚着脸皮死死挽住老太太的胳膊,一路同行。

  王夫人几次委婉提起天热,想让薛遥不要贴着老太太走路,薛遥只当没听见,左一句“老太太慢慢走”,右一句“仔细前头门槛儿”。

  薛家是个大家族,即使同住一府,祖孙之间也有远近亲疏。

  虽说老太太并不太在意嫡庶之分,但原主薛遥生性木讷,缺乏主动的交际手段,因而跟老太太的祖孙感情十分淡薄。

  这一遭忽然的亲热,其实很突兀,反正薛遥拍马屁拍得自己一直红着脸,为了洗白点数,他也是拼了。

  意外的是,老太太倒不觉尴尬,反而很开心。

  薛家乃诗礼簪缨之族,子子孙孙都是读书人,讲究“君子讷于言敏于行”。

  从薛老太爷到三个儿子,乃至孙子辈的五位小少爷,从来都不会像薛遥这样,对老太太表现得过分亲昵。

  倒是媳妇孙女对老太太更贴心一些,所以老太太平日里也爱跟女眷玩在一处。

  如今难得有个孙儿这样粘着她,老太太心里生发出别样的甜味,自然是不怕天热的,就是乐意跟小孙子贴一块儿走!

  所以王氏啰嗦得狠了,还被老太太瞪了一眼,不敢再说。

  薛遥心里其实没有底,以为老太太是拉不开脸面才没推开他,所以一直不敢抬头跟老太太对视,心虚地钻在老太太臂弯里,倒显得越发粘人了。

  原著中的薛遥是个十八线炮灰,文中对他老太太摔跤的事情没有正面描写,薛遥根本不清楚老太太会在什么时候摔跤,所以时刻戒备着,寸步不离。

  待到烧香完毕,薛遥遇到了一个难题——解签的和尚要跟老太太借一步说话,说是有事需单独相告。

  两人就去了寺院后的池塘边,边散步边谈事。

  虽然屏退了下人,倒也没有特意让仆妇看着薛遥。

  薛遥立即溜去寺院后园,扒在假山后观望。

  和尚和老太太沿着池塘外围的石子路散步,薛遥一看那路面,就知道要完!

  昨夜下过雨,池塘石子路两边的泥潭被雨水冲刷出来,不少石子路上都有泥水,一看就很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