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5节(1 / 2)





  那边孙巧凤一步三回头的走了,苏寒看着一堆有老有嫩的豆角头疼。

  她自己菜地里的豆角都吃不完,腌上了酸豆角,这么一堆可怎么办。

  最后没办法,苏寒只能把老的挑出来喂鸡,嫩的留着连吃了两天的豆角,蒸豆角,凉拌豆角,蒜蓉豆角,干煸豆角……

  吃的陆荀都怀疑家里没其他菜了,从营里给带了一筐土豆回来。

  “后勤处种在那边山坡上的,平时我们都去帮过忙,这次土豆下来一人给分了些。”

  苏寒看见这些土豆,想起前几天刚从黑市买的油,突然有些想吃薯条、薯片、薯塔。

  一番犹豫,最后决定哪怕下个月吃土,薯条必须安排上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评论区有几个小可爱,话说你们真的不是吃可爱长大的吗?(●—●)

  第19章 大暑和小寒

  没有番茄酱的薯条是没有灵魂的。

  恰好前几天收了一筐番茄,苏寒找了一些熟透的洗干净,用开水把皮烫软后剥皮切碎,放锅里熬烂收汁。

  苏寒喜欢吃稍甜一点的,熬的时候还放了点冰糖,最后再放点盐就可以出锅了。

  找了吃剩的罐头瓶子洗干净锅里蒸十几分钟消毒,苏寒把番茄酱放进去密封,这样即使没有冰箱也能放的久一点。

  解锁了番茄酱,可以发挥的美食就多了,苏寒先是悄悄的炸了点薯条,美滋滋的蘸着番茄酱吃了。

  等陆荀回来又给整了个番茄豆腐,番茄茄盒,都是用番茄酱裹着做的。

  番茄豆腐做多了,盛出来一份让陆荀给杨大嫂家送去。

  杨大嫂昨天给她送了好多豆腐,还教她怎么晒豆干,苏寒正愁怎么回这人情,机会就来了。

  陆荀本身对这些甜甜的东西不太感兴趣,不过今晚这顿番茄宴倒是挺开胃,就着菜足足吃了三碗米饭,也就是这次买的粮食多,可着他吃。

  给杨大嫂送了回菜,可把他家的林子和刚子美坏了,到处找小伙伴炫耀说好吃。

  杨大嫂日子过得简朴,家里两个男孩子,还有个上高中的女儿,光靠沈营长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,还要每月给老家的父母寄点钱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

  平时杨大嫂顶多在吃的上不苛待孩子,可没时间整这么多花样。

  小哥俩这次的宣传太给力,第二天就有几个嫂子上门了,非要跟苏寒学学怎么做番茄酱,家里的孩子要闹翻天了。

  苏寒还不知道原来有这出,她们要学她也不藏私,工序挺简单,她一说几人就懂了。

  几人回家试了试,一下就成了,当天晚上菜就上了桌。

  每家还都使唤孩子给苏寒送了个菜,本来她就已经做了几个,这下桌子都快放不下了。

  陆荀回来挺诧异,问道:“怎么做这么多菜,今天是什么特殊的日子?”

  “不是什么重要的日子,几个嫂子非要送来的。”

  苏寒跟他说了事情原委,把筷子递给他,又给他递了个窝窝头,配着一桌子的菜,丰盛的不行。

  窝窝头是苏寒用筛的细细的玉米粉做的,又掺了些面粉和白糖发酵之后蒸的,吃起来松软香甜。

  就是太不经吃,苏寒自己都能吃两个,更别提有个无底洞胃的陆荀了。

  晚饭苏寒有些吃撑了,陆荀倒是没什么反应,反正他每次都一样,饱没饱苏寒也看不出来,桌子上从来不会剩菜就对了。

  今晚月色好,吃撑的苏寒拽着陆荀要出去散步。

  天气渐渐热起来,这个地方好就好在即使夏天也不会太热,最多三十度的高温,夜里基本不会太热,更何况还是在山上住着。

  苏寒上身穿着件白衬衫,下面一条藏青色阔腿裤,脚上是双草鞋底做的黑色布鞋。

  两人手挽手走在山间小路上。

  外面只远远听见有孩子在嬉闹玩耍,苏寒挎着陆荀的胳膊,慢慢的顺着山路遛弯,跟陆荀调侃活的像七八十岁的老太太。

  “等我八十岁的时候,你都八十八了,肯定都走不动了。”苏寒笑着说道,小手拉着陆荀的大手,一甩一甩的,迈着着大大的步子。

  本是一句调侃的话,谁知陆荀竟认真的回答:“不会,以你目前的状况来看,八十岁未必能走的动。”

  苏寒笑道:“那我走不动了你要背着我。”

  “你觉得八十八岁的老头还背的动人?”陆荀侧头看她,一脸你怎么忍心。

  “现在背总该背的动吧。”

  陆荀走到一块石头旁蹲下,示意她上来。

  苏寒欢喜的跳过去,搂紧他的脖子。

  出来找女儿回家睡觉的马桂兰,看着两人的背影,再次发出灵魂一击:我真傻,真的。

  孩子们像撒了欢一样,每天不知疲倦的跑来跑去,马桂兰家的二丫三丫每天出门捡柴时会给苏寒也送一些,苏寒要给她们拿糖时又一溜烟的跑了。

  篱笆旁种的玉米可以吃了,苏寒掰了几个煮了吃,新鲜的嫩玉米又甜又糯,苏寒特别喜欢吃。

  嫩玉米也就这十来天有,后面就长老了,苏寒摘了些给嫂子们送去,让孩子们吃。